模联作为二外实质意义上的第二个社团,事实上开创了二外的社团时代。因此也很荣幸可以作为创始成员,回忆一下我在二外模联的时光。
了解模联的契机源于当年太原市外国语学校的MyTFLS论坛,大约07年时我负责筹备太原二外学生网,当时的MyTFLS论坛可以算是太原市中学生自主运营的论坛中较为成功的一个。在MyTFLS论坛中,有专门的模拟联合国板块,回想起来这应该算是我第一次接触模联的相关内容。但是当初我只是单纯的知道了这个名词,并不了解这背后承载的复杂体系。
08年升入高中后,恰好和霍X同学分在了一个班。当时我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一职,大约11月初,霍X便同我谈起过成立二外模联社团的想法。当时我将这一想法反馈给了团委胡老师和当时的学生会主席史XX同学,得到了两位的大力支持。
但是模联社团的筹备工作却依然停滞,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并没有新社团成立的先例。在04年学生网络中心成立后,二外一直没有新的社团成立。模联究竟应当采用什么样的组织模式,归属哪个部门管理等都是未知数。大约09年6月,某次课间操后霍X找到了我,说要不要去校长室直接与校长谈一谈。于是,两位毛头小伙便风风火火的闯进了张校长的办公室。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也成了二外模联筹备过程的转折点。至此之后,模联社团的建立进入了快车道。随后社团面向当时的08届高一学生开展了大规模的纳新,构成了最初模联社团的主体。
09年9月,二外模联进行了第一次校内会,我担任会议主席一职。所以严格算来,除了12月中文组进行的校内会我担任布基纳法索代表外,其余的会议我的角色不是志愿者就是会议主席。因此做模联代表的经验,我大概远不如现在的各位成员。2010年3月,我与常XX、王XX、韩XX、傅XX四位同学第一次参加PKUNMUN,虽然只是作为志愿者,但仍然留给了我珍贵的回忆。2010年5月,我参与筹备了二外模联与成成模联的校际会议并作为中文场主席。这是我的最后一次模联会议,之后我就投入到了紧张的高考备战之中。
升入大学后,土木学院顾XX同学找到了我,希望我出任刚成立的盐工模联的学术总监一职。在进行了两次学术培训,搭建好社团基础后我便退出了社团运营。至此,我彻底离开了模联圈。
与二外模联的后来者比,我的模联经历单调而乏味,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大型会议,也未曾获得过任何奖项。因此我无法在学术上给大家任何帮助,也无法从组织机制上给社团任何建议。所以姑且允许我谈一些虚的东西,谈谈模联究竟在模什么。
其一,我记得李老师在观摩2011年太原市际模联会议的时候和我讲过这么一句话:在参与模联之前,一直觉得模联是让诸位改变世界。参与之后才发现,模联更重要的在于让大家了解世界适应世界。对此我深以为然。模联至于我的最大意义便是对于规则的认知,是懂得妥协与尊重规则。为了完成会议目标,你必须去准备一份份立场文件、决议草案,去接受一套看起来繁杂的议事规则。推而广之,对于规则的敬畏便不仅在于模联,更在于对更广泛的社会规则的认知与尊重。包括各位将面临的高考选拔规则,进入大学后的评奖评优规则和进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规则等等。我相信在模联的经历会让你在面对规则与自己的冲突时,少一分戾气而多一份平和。尊重规则不代表着逆来顺受更不意味着拒绝改变,因为改变的基础从来都来自于对现实最深刻的洞察。模联如此,世界亦是如此。模联的所谓”模”,第一层的模拟在我看来便在于此。
其二,我希望各位在选择加入模联时,一定要带着自己的思考。我为什么要参加模联?我想通过参加模联得到什么?我愿意为了参加模联承担怎样的后果?这样的思考不应当只沦于”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这样宽泛而空洞的总结中,而一定是带着自己独有个体的思考。我记得常XX在某次和我谈起加入模联的初衷时说过:我最初就是觉得模联可以穿着正装装X而已。有这样的思考我觉得便已足够。因而,模联的所谓”模”,大概也在于对于自己思考的一次模拟。最终选择加入这里的你,最初一定是因为我想要如何,而绝非我家长觉得我应该如何,我同学如何所以我要如何。
最后,模联毫无疑问是一个增长视野、开拓人生的舞台。诸多的全国乃至全球性会议会让你走过更多的路,见到更多的人。你会羡慕于其他代表在会议上的落落大方,也会满意于自己在会议上的侃侃而谈。终有一日,你不会满足于小有成就的沾沾自喜,也不会陷于一时落后的妄自菲薄。模联能给予你的,便只是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