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罗在鸟巢发布了据称会让人“吓尿”的产品。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产品基本成了“笑尿”,发布现场屡次“搞砸了”、“理解万岁”让老罗的死对头王自如在直播中大笑一番后便早早关了直播。一场举世瞩目的发布会被搞成了这样,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妨借此机会多聊几句。
1、后PC时代
老罗在发布会上讲,“台式机、笔记本已经是夕阳产业”。与之类似,近年来所谓“后PC时代”的说法不绝于耳。的确,随着新设备形态的不断推出和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传统的PC似乎正逐步淡出视野。因此一个问题便很自然的被提出:PC究竟什么时候会被取代?后PC时代何时可以彻底来临?
在此不妨先说结论:在计算机基础科学发生彻底变革之前,所谓的后PC时代不过是美好的肥皂泡罢了。现代PC的技术基础,事实上建立于上世纪50年代便已诞生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这一结构奠定了计算机诞生70多年以来计算机发展的一切基础。在这70年中,计算机由庞然大物走向了千家万户,实现手段发生了诸多变革,然而其技术本源却始终如一。从超算到手机到树莓派,其无非是这一体系结构的不同表现形式。现代PC可以被视作这一结构的集成化发展结果。自1981年IBM5150发布起,经过多年发展的PC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输入、输出、处理和存储体系。近30年的技术进步,无不可以看做对这个体系的修补。锤子这一次所想改变的,无非在于输入与处理的方式。
从输入模式看,锤子一心想革鼠标键盘的命。在锤子或者是老罗(注意:这俩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主体)看来,语音+手势的交互模式是更直观更简便的方式。乍看来,一切操作均需可以用一句话或是手指触摸完成,的确比频繁的敲击键盘和点按鼠标方便不少。然而锤子找错了场景,搞错了方向。抛开语音需要输入环境苛刻,手指点按无法完成精确锁定等一系列缺陷不论,单就鼠标键盘的输入方式而言,其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输入效率都无法被任何方式所取代。原因无他,人体的构造本身就决定了双手是完成生产力所最高效的工具,语音即便从鼠标键盘中解放出双手,人体的本能决定了双手仍然会寻求新的输入场景。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对于内容的精确选取和高效输入仍然是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使用场景,而完成这一输入场景最佳工具仍然是鼠标和键盘。因而,锤子所谓的语音+触摸,在现在看来不过是为了取代鼠标键盘而取代鼠标键盘的“脱了裤子放屁”式的设计,网友讥为“安卓大平板,办公全靠喊”所言非虚。
至于手机作为计算中枢,接上屏幕便可以变身PC的设计,N年前的摩托罗拉便有LaptopDock的尝试,近年来更有微软Continuum、三星DeX、华为桌面模式这样的成熟设计,而安卓桌面化的尝试更有Remix OS、Phoneix OS等一大票国产厂商的解决方案。锤子既非第一家,也非最佳解决方案,所不同的仅仅在于只有锤子敢把此叫做“改变计算机历史”的产品。至于AI,就昨天演示的情况而言,人工智能谈不上,人工智障倒是颇为符合。且即便是演示的功能,Office 365早已实现,也绝谈不上“改变计算机历史”。
应当肯定的是,锤子对于交互方式和计算方式的探索有着对于行业的推动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交互方式或者计算方式无不有着自己特定的使用场景。本质上,锤子的TNT与iPad Pro或是Surface RT这类设备一样,都是针对特定场景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而定制化的设备,这本无可厚非。计算机科学发展到今日,对于设备的细分性需求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但关键在于,细分性需求的存在不代表着人类对于计算设备的全部需求。PC本身并非无法完成这部分工作,而是因为种种限制因素导致使用体验不佳或实现效率不高。即便如此,这类细分设备本质上仍未脱离PC的范畴,均可以被视作PC的延伸与扩展,在技术基础上仍然与传统计算机一脉相承,“后PC时代”又何从说起?
计算机行业真正的变革,在此不妨作出几个预言。一是新计算模式的兴起,如量子计算等。这部分主要在科学计算领域。二是领域通用计算机的兴起,这个概念在金海教授一次报告后我十分沉迷。在计算机体系结构短期内无法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前提下,通过FPGA或GPU等加速设备,定向化加速特性领域应用,可以推动计算模式的深刻变革。三是全息计算的兴起,类似于《三体》中的点墙。这意味着基于大数据的模型可以得到足够样本量的数据,也是真正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四是脑科学与计算科学的交叉学科进展,由大脑直接控制计算机的输入输出,将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交互革命。这四个方向的“后PC时代”计算机革命,不妨拭目以待。
2、产品经理的天花板
这样一款产品,何以在罗永浩嘴中被称作“改变计算机历史的产品”?仅仅是为了宣传上的考量?或许也不尽然。作出这样的产品,可以被视作拥有鲜明罗氏风格的锤子的必然结果。而决定这一结果的,大概就是罗永浩式产品经理的天花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公司的广泛兴起,一个新的职业也为人所熟知——产品经理。与一般的设计与程序员不同,产品经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被视作不需要具备计算机专业能力的,具备“创新意识”、“统筹能力”的人均可以胜任这一职位。一个事实可以很明显的说明这个问题——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校招中,产品经理这一职位所收到的简历里,专业种类大概是最多的。由于互联网的高薪诱惑,诸多对计算机完全不了解的人纷纷涌向了产品经理这一职位。事实上在一定时期的招聘过程中,大多数公司也的确未对产品经理的计算机专业素质提出要求。不可否认,这部分人在入职后,的确提出了诸多新颖的需求,丰富和发展了互联网产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缺失,其所带来的恶果正在逐渐显现。
一个明显的表现在于产品经理与程序员的争执愈发增多,甚至可以被视作IT行业的主要矛盾之一。在产品经理们看来,这种争执的主要原因在于程序员偷懒不愿意完成自己的需求。诚然这种情况的确广泛存在,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产品经理自身所提出的需求质量同样是程序员所不愿意完成的原因之一。需求质量的低下表现在对于需求本身的不明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需求的频繁修改和对需求预期的重大偏差。而造成这种需求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便在于产品经理本身缺乏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出于这种知识的短缺,其极容易将特定场景特定人群的需求(甚至仅仅是其自己的需求)认定为具有普适性的需求,并且笃定于这个需求一定可以推某种行业上的变革。这种特点在锤子的发展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锤子在早期作出了诸如大爆炸、闪念胶囊等一系列解决手机使用痛点的产品。这显然是罗永浩自身使用手机的需求,只不过这一阶段的需求恰好迎合了大众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进,由于其自身对于计算机专业认识的匮乏,其不可避免的会触碰到作为产品经理的天花板。这之后的产品便只能是“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也要上”的无的放矢,也就难怪会有坚果TNT这种场景不明用户不明的产品出现并被其自己津津乐道,也就不难怪网友猜测:罗老师对于Excel的使用是不是有所误解、老罗是不是把自己的办公场景当成了所有人的办公场景。作为终端用户而言,更关心的或许在于坚果的NFC什么时候可以用于刷公交卡,而不是Onestep究竟迭代了多少版又Change了多少次World。可悲的是,这样的需求在老罗自己看来或许是世俗的、无意义的甚至是恶心的。老罗自己很喜欢自比乔布斯,也认为自己与雷军不相上下。而其自身或许仍未意识到,自己与他们最大的不同在于乔布斯自身对于计算机专业有着深入的理解,而雷军本身更是卓越的程序员出身。老罗自己认为“手机谁也可以造”,然而正是这种专业素养的缺失让其有了“改变计算机历史”的浅薄,让其野望中的收购苹果仍然是一句笑谈。
在此不妨大胆预测,随着互联网光环的日渐褪去,产品经理这一职位迟早会回到其本身的定义。其人员的选拔也会更多的倾向于那些拥有者丰富技术经验,并且有着自己对于行业发展独到见解的技术岗位。某次交流会,一位大佬曾经这样说过:“不要急于去了解业务条线的事情。在你做技术的过程中,对于业务自然会有所了解,并且比业务自身更加熟悉这个业务的核心与内涵。因为你本身看待业务的角度就比业务高一层。”现在想来,诚哉斯言。
3、所谓情怀
从创业开始,老罗反反复复念叨的便是“情怀”、“工匠精神”之类的词汇。这样词汇下包裹的锤子科技给人们的印象也是如此,不甘于泯然众人,标榜特立独行。锤子历来的发布会也无不如此,从一次次的“重新定义”,到捐出所有收入给开源组织。
老罗自己说过“如果你是一个商人,纯粹是为了钱,大大方方赚钱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总是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把自己塑造很高尚很纯洁就太虚伪了,我很讨厌虚伪”。这段话说的很好,只是不知道老罗自己会不会讨厌自己。锤子很善于讲故事,长于把微创新说的天花乱坠,却始终不敢正视自己只有微创新的现实。
我并不是否认微创新的意义,我同样认为锤子多年来在设计领域的探索对于行业有其特定的价值。然而,过于夸大微创新的意义,实在是比当年小米“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更为扯淡。这种风气实际上是对于真正创新者的蔑视,将其包裹在情怀的大旗之下,直接的后果就是全社会对真正创新的失焦。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的人,在高呼锤子改变世界的同时对于华为小米自研芯片的冷嘲热讽,视罗永浩为精神导师的同时对辛勤工作的技术人员的不懈与轻视。在我看来,锤子所讲的故事,让人们已经忘记的了“工匠精神”本身的内涵,在于精细做事,踏实做人。
作为一个初创公司,可讲的故事有不少。没有惊天动地的技术进步,大可以如当年小米那样“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没错,我今天就是要捧一踩一。至少在我看来,锤子在诸多故事的讲法中选择了最差的一种,远不如当年的小米实在。有人说,诸多的微创新终会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程度,那就拜托您到质变的程度再来吹当年经过的种种。试想,一个人高考一模考了第一便急不可耐的宣称自己Change my life,会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退一步讲,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回顾自己15年的任期是都仅仅是讲“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感到很惭愧”。今日包裹在情怀之中的锤子又何德何能“改变计算机历史,重新定义个人电脑”?引发群嘲不过是咎由自取。若这就是中国创新,那这样的创新还是少宣传一些的好,何况老罗自己还自认为是“国际主义者”。
锤子和锤粉总认为这个时代过于浮躁,没有人愿意理解老罗。然而5.15之后,老罗自己的似乎就是今日社会的浮躁之源。万望锤子能吸取教训,褪去自己情怀的光环,客观看待自己的微创新。毕竟,市场上的搅局者,多一个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