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人类大部分的毛病都是闲的。当你身体足够累的时候,大脑是没空去考虑那么多的。得益于一天一夜的铁路运转,平时睡眠质量极差的我过去的一夜睡得无比的香。当我再次睁眼时,时间已经来到了早上8:30。这天是难得的不在路上的空闲时间,因此还是有时间在喀什走走看看的。
一、喀什印象
早饭后收拾妥当便下楼步行前往喀什古城。今日喀什的气温高达38℃,一出酒店一股热浪就扑面而来。但即便是这样的高温天气,喀什古城的游人也未见减少。想必有不少人是为了一大早的开城仪式而来,我出门比较晚自然赶不上,当然我也对这类活动缺乏兴趣就是了。
喀什古城位于喀什市中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土生建筑群,历史长达2100多年。城内街巷纵横交错如迷宫般,布局复杂多变。漫步于城内,不得不赞叹于人类建筑艺术之美。在这片干旱少雨的地方,2000多年前的古人们就可以因地制宜的用黄土建造出多层建筑且历经千年而不倒,所谓文明也就此传承。如今的喀什古城仍然有普通居民生活在此,当我从主街拐向某个小巷或是楼梯时,就能看到在地上嬉戏的孩子们或是刚买菜回来的维族阿妈。当然,从商业开发上这里与其他景区相比并无二致。街边的店铺中仍然是各类网红零食和义乌产“特产”小商品的聚集地。当然比其他景区而言,这里的先天优势使维族服饰旅拍店也占据了不少的商业份额。一路逛下来,大多数旅拍店面都推出了“拍女士,送男士”的优惠活动,精准把握了小店的主要客户。
告别喀什古城后已近12点,时间尚早(新疆的酒店基本都是14:00退房),于是决定到对面的高台民居遗址再看看。高台民居,维吾尔名为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建筑在喀什老城一片黄土高崖上,与吐曼河毗邻。高棚架遮阳利用木板搭起棚架,架上顶棚,檐廊遮阳是高台民居普遍的遮阳方式。民居多经过多次加盖,从平房搭建为2-4层的建筑,甚至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而形成了独特的“过街楼”或“半街楼”。民居也进行了商业化开发,有民宿经营,也有各式茶馆、咖啡馆等,遮阳的棚架下也有美丽的维族男女在翩翩起舞。与喀什古城相比,这里的商业气息要淡一些。在这里倒是可以追溯一些传统西域居民的生活碎片。
游览完毕,回到宾馆觅食。午饭选择了新疆特色的烤包子,再一次感叹新疆菜果然对我口味,一口气吃了四个烤包子后终于填饱了肚子。于是,告别暂时的歇脚点,继续出发!
二、再赴阿克陶
“一路向西”本就是这次行程的最主要主题。昨天傍晚已经乘车经过了阿克陶站,但毕竟没有在站房外做停留。从酒店退房后距下次列车还有将近6小时时间,因此决定还是去一趟阿克陶,真正从中国铁路最西车站出发一次。
从喀什开往阿克陶的火车一天仅有两班,均在上午出发,因此现在想要前往只能通过公路。从网上得到的信息显示,喀什客运站有前往阿克陶的班次,于是我打车准备先前往喀什客运站。但出租司机问过我的目的地后表示,喀什客运站其实并没有去阿克陶的车,在她与朋友一番通话后将我拉到了喀什城北的中西亚客运站。然而在我询问了车站售票员后,发现下午也没有去阿克陶的班次,行程一时间陷入了困境。好在得益于过于辽阔的疆域,新疆区内跨城约车十分普遍,因此不难打到一辆跨城前往阿克陶的车,无非就是价格贵一些。为了最西车站,贵就贵了,出发。
车程一路十分顺畅,出喀什市后一路沿315国道前行,途径疏勒县和图木舒克市。虽然这里仍然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但行驶在路上丝毫体会不到沙漠之感。沿途绿树成荫,道路整洁干净,比之东部地区道路质量也毫不逊色。唯一能让你体会到一些不同的大概是每到一地的公安检查站,虽然如今已经不用经过层层检查,但也不难看出在曾经的那几年里形势究竟有多么严峻,也不难看出国家稳疆治疆的坚强决心。车行一小时,安全抵达阿克陶站,里程41.8公里(其实这个路程和我每日上下班通勤的里程差不了多少,北京真是非常不适合生存),花费114元,果然肉疼。
阿克陶站站房与普通小站比并无什么区别,唯一略有特色的大概只能算维汉双语站名。安检设在站前广场搭建的临时厢房中,与内地车站相比,这里的安检措施确实更为严格。通过安检后便可经过楼梯进入站房,站房面积不大仅有一层候车空间,毕竟整个阿克陶县人口也不过22.94万人,这样的规模也已足够。等待了大约5分钟,我所乘坐的7558次便开始检票。阿克陶站只有两条到发线,和田方向开来的车基本都是在1站台乘车。大概是由于干燥少雨的原因,车站同喀什站一样没有设置雨棚。16时16分,DF11-0190号机车牵引7558次停靠在阿克陶站。7558次算得上中国铁路等级最低的客运列车,因此票价也十分低廉,从阿克陶到喀什仅需5元。低廉的票价也使这趟车成为了南疆群众名副其实的“铁路公交”,我所在的硬座车厢里,各族群众几乎挤满了车厢的每个角落。可想而知的是,这样的乘车环境绝对算不上好,但从夹杂着维语和汉语的交谈声中,我体会到的是身处祖国边陲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们而言,铁路意味着更大的城市、更好的生活,也意味着家乡的滋味、亲人的牵挂。而这或许也就是如阿克陶站这样千千万万个铁路小站存在的意义。
17时05分,列车正点到达喀什站。此刻我终于可以毫无愧色的说,中国铁路最西点——我来过。
三、告别南疆
阿克陶归来后,我再一次前往喀什市区,补充了下一行程所需的食品。在返回喀什站的路上,巧遇了一对新人的婚车车队。据载我去车站出租司机的说法,维族同胞的婚礼一般都放在晚上进行,而在婚礼前车队一般都会绕喀什市区巡游一周,接受大家的祝福。那在此也祝这对素未谋面的新人们新婚快乐!
18时50分,T9528次列车喀什站正点发车,我终于要和南疆说再见了。此行匆匆,虽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但我也早已陶醉于这片广袤土地上壮丽的风景和善良热情的人民。希望未来能有机会故地重游,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列车沿南疆线一路东行,线路基本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南疆线的运行速度相比于前日运转的若和、喀和两线略有提高,T9528次的25K车底基本可以跑到140km/h设计时速。上车后困意很快袭来,加之第二天凌晨还要在库尔勒换乘,因此我很快便爬到上铺休息了。
一觉醒来,车已行至库尔勒附近,我又回到了这个三天前刚来到的地方。7月31日4时22分,列车停靠库尔勒车站,而我也由此完成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闭环运转。其实T9528次的终点也是我今日的目的地乌鲁木齐,选择在库尔勒换乘的主要原因在于T9528次在吐鲁番——乌鲁木齐区间走行的是兰新客专线,而我明日正好会乘车沿兰新客专离疆。加之兰新老线上的客车越来越多的被转到客专运行,有朝一日兰新老线终会被日益密集的中欧班列所占据,再无客车运行。因此,抢救性的运转便成了此行的必然。在库尔勒站停留将近3小时后,K6728次列车停靠库尔勒站,我得以继续行程。
列车从库尔勒站出站时天边已露曙色,阳光得以透过密布的云层洒在地面上。随着列车的行进,远处的天山也逐渐清晰可见,是时候真的同南疆告别了。列车自和硕站出站后不久,便一头扎进了长约22.4公里的中天山隧道。作为南疆线第一长隧,中天山隧道将列车在吐鲁番——库尔勒区间的运行时间大幅压缩。但与之对应的便是,黑漆漆的隧道代替了天山深处的壮丽景色。而壮观的南疆线天山展线群也随着隧道所属南疆线吐库二线的开通成为了历史,位于南疆老线的和静站客运短暂恢复后便又被取消,如今已经再无客车运行,这样的故事在近些年的中国铁路上演了一次又一次。所以如果有什么地方想去的话,就勇敢的迈出步伐吧,或许不知什么时候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当然,随着如今国内文旅事业的日益火爆,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展线,其独特的价值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也许未来的某天,在越来越快的铁路客运产品外,也会有运行于那些边陲老线的小慢车供人选择。
当然,在需要赶路的时候还是希望车速快一些的。吐库二线的修建使库尔勒——吐鲁番区间的运行时间由12小时大幅压缩至不到5小时,11时多列车便通过吐鲁番枢纽复杂的联络线驶入了吐鲁番站,天山已在身后,北疆就在脚下。随后列车驶向兰新线,开始向乌鲁木齐进发。兰新线吐鲁番——达坂城段被称为三十里风区,由于特殊的地形构造,此处经常出现10-12级的强风。因此,沿线随处可见成规模的风电场,远处的天山和近处的风车构成了这里独特的风景。
12时55分,列车正点到达乌鲁木齐站。而我也将开启在新疆最后一日的行程……
未完待续……